去年 今年




2017結束,工作的試用期也結束,明年要繼續在高雄了。

替代役時期整理出來的想法,在實際應用在學校場域中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不過也比實習的時候沉穩許多,更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要做的是什麼。

 首先是團體。一直以來就對紓壓很有興趣,或許是自己常感到焦慮的關係,又或是我覺得人們對心理負擔的概念一直以來不慎理解或甚至忽略的狀態。今年以高敏感族群作為包裝,做了一個紓壓的低結構團體(感謝育光老師的督導,那種低結構的帶領跟把議題往下帶領的螺旋式聚焦,到現在都覺得很有幫助)

第一次請各位成員留意自身狀態─就是「覺察」。留意到自己最近是不是很累,是不是在擔心什麼事,有沒有留意到什麼身體感覺。第一次除了彼此的交流之外,成員們也都能夠去注意自己,回到此時此刻,甚至有成員注意到我今天有些緊張。由於團體第一次的時間在期中後,不少人提到考完試的放鬆感,或是還在準備報告的疲累感,或是睡不好的困擾。

接著2-3次請成員去「調整」,其實就是各種讓自己開心、放鬆的事情。有成員提到要出去玩,去運動,去吃大餐等…讓自己從緊繃的狀態下降一些,在互相分享中有幾位成員才留意到自己幾乎沒有在做這個步驟,總是不斷把壓力往上加,導致身體總是出狀況,然後又在不好的狀態下累積更多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當成員都能覺察和調整過後呢?來到第三個部分─「面對」,如果不去做報告,那壓力永遠會在那裏,如同看到學生走出考場的表情,面對壓力過後的壓力值往往是最低的!

「覺察、調整、再面對!」這次透過團體的帶領和成員當下的回饋,慢慢凝聚出紓壓的進程和重點,當然這過程還有許多要去考量的,包括成員目前的處境如何?(轉學生、研究生、家庭失功能等),成員彼此的關係和信任度(來參加團體的次數、對領導者的滿意度等)。而這次的團體比較單純地就順著成員的狀態去流動,有時候來的人不多,那我們就討論人不多的情況;有時候很久沒來的成員突然來了,那我們就重新再建立關係,回顧之前團體。這也反映出在現實條件下要完整地的進入壓力調節是相當不容易的,多數的我們只能邊走邊看,做多少算多少,有時候做得好,有時候特別糟,都是正常的。

不過「覺察、調整、再面對!」也不一定單純只是應用在壓力層面,生活中也可以應用這樣的概念,這裡我想分享一個自己的例子:
----------------------------------------------------------------------------------------------------------

今年跨年跟一群新朋友去民宿過夜,我特別準備了一些桌遊讓大家去熱鬧(遊戲提供了一個互動的架構,讓複雜的人際交流變得有規則去進行,很適合建立關係)大約玩到凌晨1點半左右,正當氣氛正熱絡時,樓下突然有啊北大喊:「搞什麼阿!都幾點了阿!住民宿的!不要太過分喔!住民宿的,給我下來!」伴隨著猛力的敲門聲,我一聽覺得不對,馬上起身要下樓去外面賠不是,但尚未下到二樓的地板我猛然一驚─「現在門外是一個火冒三丈的本地阿北,而我目前桌遊玩到頭昏眼花,腦袋跟體力都不是很好的狀態,加上我來自外地,若直接開門的話必定是挨一陣飆罵,加上阿北睡不著的挫折感,考量到現代社會的孤獨和疏離,勢必會產生巨大的憤怒並且宣洩在我們身上!」後來我選擇不開門,等阿伯自行離開,我們也早早結束遊戲並上床睡覺,打算明天一早再去道歉。

----------------------------------------------------------------------------------------------------------
這也感謝我服役時期對情緒有些整理和統整,包括瞭解胡嘉琪的「容納之窗」,可見此篇。簡單來說就是當人處在過度低落或亢奮的情況下,認知的溝通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必須先調整他的狀態到一定的範圍內,從上段的例子來說,阿北處在過度亢奮的狀態,而我們又不巧是造成他情緒的刺激來源,雖然我深感抱歉,但我的露臉只會提油救火,讓情況變得更糟,當明日一早他氣消了,我也睡飽了,溝通才比較會有好的結果。

「覺察、調整、再面對!」也不一定是依照這個順序,大部分的我們都是平時三者都在進行,像是有時候能夠注意到自己的狀態,有時候不行;但通常都是這樣的順序讓我們回到當下,重新決定什麼是對自己比較好的。有時候自己要覺察是很不容易的,我們不時會需要他人的協助或提醒,才能知道自己的狀態,平時建立自己的人際支持和資源,需要時尋求協助,並做出適當的調整,然後再次站起來,面對困難。

諮商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比起以前,現在越來越能夠把所學和生活作結合,包括是正念瑜珈,文字整理,讀書分享,然後這次跨年去台南又是一趟味覺之旅(紅茶、咖啡和土司),慢慢找回以往失去的感官;然後也逐漸看到更廣的現實和更深入的人性,也要感謝身邊的人(特別是當時準備跟我一起下樓挨罵的新朋友)才能走到這裡,人是彼此連結才能存在的。然後今年,繼續練習。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