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與情緒相遇-深夜遇見自己-第二次

060705

人數:4

「我覺得今天有種沒有leader的感覺。」阿合幫大家做出恰到好處的小結,這也是今天我感到與前一次很不一樣的氛圍。

今天的素材是書的第2小節,探討情緒的生理機制。情緒的產生是由於人面對刺激源所產生的生理喚起與認知評估綜合而成,因此生理反應在情緒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需要去了解的。我回想起以前大學的訓練甚少有著墨於此,也讓我想起幾次接案的經驗。部分的反思已經在我的前幾篇文有提到,不過書中有幾句話我覺得對心理諮商師很有幫助。

『情緒發生時的「情緒生理及身體反應」是指直接啟動自律神經中交感神經的作用…自律神經系統基本上不受我們的大腦─所謂的意識或意志所控制,因此,這些生理變化是情緒激發時必然發生的…』
(曹中瑋,201391)

     有時候情緒上來時認知會急著想要去消除或是釋放它,但其實當下我們的情緒低階路徑已經被激發(杏仁核),腦袋中的前額葉尚無法有效的運作,如同前一次分享中小雅也提到當下的那種疲勞感使她無法思考,當做完瑜珈後才感覺自己回神,認知才接著有效運作。

    中間我順著分享了幾個我很有感觸或是反思的接案經驗,大多是當時太仰賴認知介入,使得錯失了個案的一些寶貴訊息。在分享的過程中,小雅問了我一句說當自己想協助對方變得更好,對方卻停滯或是無法達成自己期待時,自己能否放下那種挫折感?說完全放下我覺得很難但我覺得是可以練習的,除了分清楚那種期待是自己的還是他人引發的,再來就是和身邊可以和支持你的朋友聊聊(如果有諮商會更好)。其實也就是維持情緒的界線,像是小綺分享她接受家庭排列的經驗中,諮商師協助她排出自己的家庭成員,而爸爸媽媽的背後也有他們各自的家庭,其實當我們處在子女的位置上時,若去承接父母的情緒(可能來自於他們各自的父母),我們無意間就失去了情緒的界線,變成與身邊的人過度渲染。

    小雅說她發現自己有時候會變成照顧者的角色,想要照顧或保護身邊的人。我看得出來這樣的特質給了她很多能量,但代價是會讓她很疲憊,可能也相對壓抑她自己的需求。或許可以去探索一下自己的內在有什麼需求是未滿足的,而在照顧他人的過程中自己又獲得甚麼幫助。(例如Yalom團體療效因子中的利他感,幫助他人也會使得自己有能力)
   
    阿合覺察到自己常會以開玩笑的方式去說一些悲傷的事情(覺得自己很遜,像是壓扁的泡芙與馬卡龍),是自己會害怕接觸難過的情緒,或是害怕引發對方難過的情緒。其實他在提到這些事情時都會有種想要輕鬆帶過的感覺,似乎不想讓你有感到悲傷的時間,隨之而來的是他的哈哈大笑,小綺也覺得自己也常會這樣。我提到覺得他們兩人有個共同之處是感覺在避免一些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情緒,而小雅接著說這是人之常情。是的,我們都想避開讓自己不舒服的想法或情緒,我並沒有要否定的意思。我想說的是,人類獨特的認知和社會環境讓我們具有意象連結的能力(例如想到黑暗會想到恐懼),而壓抑情緒只會讓情緒更加強大或失去控制。

    能夠注意到自己的模式是很好的覺察,但是我想請大家先慢下來,深呼吸幾口氣,我們都會想要今天就完成所有的事情,但那是有如天方夜譚的困難。我也有我的模式,我感覺到當我試著協助阿合自我探索時會比較安全,有些擔心聚焦小綺是因為我覺得這空間不夠安全,我的角色也不太適合幫她做諮商,小雅我覺得她的自我支持很足夠,內在能量很充足(反而是需要釋放),可以暫緩(或許無意間也增強了她在社團中照顧者的角色?)

    我鼓勵大家能夠做自己,當然我也會跟著大家一起嘗試,把我的角色與責任暫時放在一旁,就像之前讓你們當領導者那樣,單純地就是和大家一同存在,那種只是人與人的回饋與分享,這是我在諮商中很珍貴的體悟,我也覺得單是如此就具有療癒性!現實中我們都會急著去做些什麼,畢竟這個社會期待你有功能才有價值,但這也使我們糾結在過去的痛苦和挫折,擔憂未來的不確定,無法和當下真正接觸與連結。在那種糾結下,我也無意間錯過了我想與大家分享的話,想的是我想說的,做的卻是我應該做的。

    這邊再次謝謝你們,讓我知道這個氛圍可以讓大家自在一些,願意去談一些自己平常不會談的自己,或是把我的語言和文字成為你的力量,在需要的時候能讓你不孤單,或單純地聽你說、聽我說這樣也很好,因為我們有在交流。

下一次我們打算嘗試沒有leader的感覺,試試看這樣社團的氛圍會不會有什麼變化,或是我們又會有什麼變化。我也會彈性地調整自己,鼓勵大家表達自己。


阿對了,今天阿合終於表達對我的拒絕了(他覺得對我有時候的往下探問感到不自在,雖然還是很隱微)要給他掌聲鼓勵!我可能陷入我身為領導者的角色,想幫大家達成一些成長,卻忘了與你們同在的感覺。被拒絕是有點挫折,但叔叔有練過不用擔心。而且我的挫折是我要負責的,這是我們各自的責任與需要面對的成長。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