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系列─人際關係
人的最基本需求為被尊重和喜愛,透過人際關係我們和社會有所連結,建立對自我的認同和自尊,找到歸屬感,給予幫助或接受幫助。也因此當我們要了解人際關係時,需要先了解的是,你需要的是什麼?
新精神分析學派的Sullivan認為孩童透過和親子的不斷互動,建立起獨特的人際互動模式,並以逃避焦慮為主要驅力去支持此模式的運作,也是所謂的客體關係理論。換句話說,我們在人際關係中尋求的,往往是我們在早期互動中所渴求卻得不到的。那我們要如何知道自己要的什麼?這可以從最引發你情緒的事情開始,什麼事會最刺激到你的情緒(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沒有禮貌的人等)?最嚴重且長期的生活困擾(總是沒有自己的時間,沒有自信等)?是否有早期的情感創傷(父母離異或死亡,重大事故等)?
這些問題無法馬上獲得解答,需要時間去探索、發掘,以及安全的環境和支持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騰出位置來擺放這些解答。例如以正念的方式去覺察身體、想法,發現到自己的感受,以及這樣的感受可能來自什麼地方,需要怎麼處理。重要的是接納這樣的自己,接納自己能夠改變的只有當下,從身邊的資源去尋求協助與支持,相信自己不只有一個人。
很多時候你必須了解到關係不只是一個人的事情,有時候是對方自己心裡有些困擾沒有解決,投射到彼此之間,引起翻攪不安的情緒。試著接納自己有些事情無法改變,給自己的情緒一點空間和肯定,若行有餘力的話也給予對方同樣的耐心,若不行也沒有關係,因為我們也只是平凡人。當關係走到這一步的時候,或許能藉此看清楚維繫這段友誼(或感情)的不只是單純的信任與愛,而是為了逃避焦慮和尋求早期無法獲得的關愛,結束了彼此的掙扎,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
我們不斷地在尋求被尊重,和被喜愛,這是一段永遠的旅程,童年回憶和經驗也會不時地浮上此時此刻,干擾我們對周遭的知覺。先天的基礎我們無法改變,未來的擔憂我們難以預測,唯有當下是我們可以掌握,也是我們可以持續練習和進步的。透過這樣的覺察,我們對於自己真正需要的事物,逐漸清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