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系列─正念減壓
前言-
會寫這個系列也是當初開始實習時,在網路欄位上需要填的專長領域,其實那時我也不曉得自己擅長甚麼。一直到全職實習結束,督導要我統整一下個案的類型和有興趣的議題,我整理出:壓力調適、自我探索、生涯議題、人際關係。
這些來自我在大專院校實習所接過的個案類型,許多起初來是因為人際關係的困擾,但後來有許多轉變為對自我的探索和宣洩;也有些許是因為無法決定生涯方向;也有多位是因為自覺壓力過大。而自己對於壓力調適與自我探索這塊一直持續地在學習和調整,在服役期間也以《ACT─一學就上手》、《當下─與情緒相遇》這兩本書來帶領一個心理自我探索社團。經過了一些閱讀與練習,嘗試用新的角度去看待我的專長領域,也把我對這些議題的看法做個較詳細的陳述。以下針對壓力調適、自我探索、生涯議題、人際關係做些整理和我對此類議題的看法,然後再看看能不能擴展吧!
再加一個情緒控管好了。最近透過正念和社團討論回饋的方式也對情緒控管蠻有心得的。
正念減壓:
過去當我們談論到壓力,或是坊間的壓力調適書籍,許多都是標榜著如何「消除」壓力,以為消除壓力之後就能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事情往往不是那樣的單純…
ACT認為人類的思考是處在脈絡與框架之下的,透過認知的連結與學習能力,我們賦予事件和想法獨特的意義。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知道一千塊的紙鈔大於十塊硬幣是因為貨幣的制度和規範賦予了它的價值,而非它的重量。或我在老家附近總是會避開某一條巷子,是因為小時候曾在巷子裡面被狗追,因此巷子=驚嚇與恐懼,這樣的連結使我賦予了一條普通巷子獨特的意義。
而也因為這樣的能力我們會對於過去犯的錯難以忘懷,或是擔心未來的計畫時是否實現,處在快步調的社會氛圍中,我們越來越少單純地注意到在當下,自己的身邊發生了什麼事。但是這些想法或擔憂也協助我們適應日常生活,應付每天的挑戰,因此它們在我們的背景脈絡之中扮演著獨特的功能。而ACT的介入方式即是給予這些想法與情緒一個新的框架,讓我們從「想消除這些想法和情緒」轉變成「能看見這些想法和情緒,但不被控制或影響」,當我們不再將這些困擾視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時,它對我們的影響力會變得越來越小,壓力也會逐漸減低。
透過專注在呼吸,我們將注意力回到此時此刻,留意自己的身體是否有那裡緊繃,甚麼樣的想法冒出來干擾我們,是否有些難受的情緒浮現,這就是基本的正念練習。
暫停一下,注意你腦海裡冒出了甚麼想法─「這聽起來很困難」、「這是要我靜坐嗎?我辦不到!」、「有這麼容易嗎?」這些想法可能來自於我們的生活經驗,也可能是妳為了保護自己不再受傷所做的防衛,但那都不是我們今天要探索的目標,我們只是要你單純地呈現「你」的狀態,不多不少。
我在帶領正念練習的時候,有人會感到身體的疲累,注意到這一陣子可能都在勉強自己加班工作;有人會注意到自己覺得很緊張,怕自己在他人眼裡看起來會很奇怪;有人會注意到自己心跳很大聲,可能是因為考試而焦慮,這些都是回到此時此刻的狀態,透過練習處在這樣的狀態,我們和形影不離的壓力暫時脫離,並且注意到它們的存在,了解到這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份。
而一旦脫離了這些壓力與困擾,我們會注意到更深層的自己,也就是我們真正在意的事情,我們的價值觀;連結這些價值觀,我們付出行動,任何微小的改變都是我們前進的證明,但有時候也會遭遇目標無法達成的挫折與痛苦。這是不可避免的,透過堅定我們的價值觀,包容不舒服的感受,脫離糾結的想法,我們可以再次前進。
持續練習的概念也是相信,不論是什麼樣的人都有機會實現圓滿、豐富、有意義的生活,讓我們開始練習吧!
留言
張貼留言